时间: 2025-04-25 21:1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49:47
“德音莫违”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为“道德的声音不可违背”。其基本含义是强调人们应该遵循道德规范和良好的言行,表达了对道德的重视和对良好行为的期望。
“德音莫违”这一成语出自《论语·颜渊》:“德音不违。”在这段话中,孔子强调了道德教化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当秉持道德的声音和教诲,不能违背道德的原则。孔子的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这一成语也承载了儒家文化对道德的重视。
“德音莫违”可在多种语境下使用,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德音莫违”不仅是对个体道德的要求,也反映了社会对个体行为的期待。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商业伦理、社会责任等方面,提醒人们在追求利益时不应忽视道德。
“德音莫违”给人的情感反应多与责任感和道德感相关。它让人联想到道德的力量和遵循道德所能带来的内心平静,对个人行为的约束与引导。
在工作中,我曾面临利益与道德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我提醒自己“德音莫违”,最终选择了遵循原则。这一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道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我尝试将“德音莫违”融入到一首诗中:
朝霞映山川,德音随风传。
行善心常在,莫违道德言。
在英语中,类似于“德音莫违”的表达可能是“moral integrity”,强调道德的完整性和遵循道德原则的重要性。在不同文化中,虽然具体的表达形式不同,但对道德的重视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德音莫违”的学,我认识到道德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个人行为的指南,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运用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深刻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德音莫为,及尔同死。
《后汉书·杨震传》:“德音莫违,忠言日闻。”
《汉书·王莽传上》:“德音莫违,民之望也。”
《史记·孔子世家》:“德音莫违,斯文在兹。”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德音莫违,其祖之谓也。”
《诗经·邶风·谷风》:“德音莫违,及尔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