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4:5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19:43
“一筹莫展”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筹划的办法”,引申含义是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感到无计可施、束手无策。它通常用来形容在面对复杂局面或困境时,无法找到解决方案的状态。
“一筹莫展”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军事和策略讨论中。在古代,"筹"指的是计划、谋划,而"展"则是指展开、实施。因此,这个成语的形成反映了在计划无法实施时的无奈和焦虑。虽然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该成语的首见,但它在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中被广泛使用,以表达对困境的无助感。
“一筹莫展”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包括:
“一筹莫展”在**文化中,常常与传统的儒家思想联系在一起,强调人们在遭遇挫折时的困惑和挣扎。现代社会中,虽然人们面临的困境更加多样和复杂,但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反映出人们在面对压力时的脆弱和无助。
“一筹莫展”给人一种无奈和焦虑的情感反应,常常让人联想到失败和挫折。在表达时,它能够引起共鸣,因为生活中的许多时刻都可能让人感到无计可施。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在一次重要考试前遇到一筹莫展的局面。尽管我努力复*,但面对复杂的知识点,还是感到困惑。最终,我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和寻求老师的帮助,才逐渐找到了解决方案。
在一场风暴来临之前,村民们聚集在一起,忧心忡忡。“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一筹莫展,难道要任由大自然的力量摧毁我们的家园吗?”村长站出来,声音坚定地说:“不,我们要团结一心,共同应对!”
在英语中,可以用“at a los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感到困惑或无能为力。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在面对困扰时的情感反应是相似的。
“一筹莫展”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学会了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它提醒我,即使在最无助的时刻,也要寻求帮助和寻找解决方案。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情绪和人际关系。
其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官场现形记》:“刘大侉子进来的时候,因为路上辛苦,是打足精神,挺胸凸肚,睁开两只眼睛,炯炯有光,连一筹莫展的神气都没有的。”
《儒林外史》:“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金带,何等辉煌,因想:‘鲁编修是穷翰林,想是人都说他寒酸,故此不肯来亲近。’又想:‘我今番来到这里,人都不认得,何不借此题目,结识几个朋友?’主意定了,次日起来,梳洗毕,带了家人,先到贡院前打听,知道今日放榜,因想:‘我若不去,岂不被他们笑我一筹莫展?’遂叫家人挑了行李,自己步行到贡院前。”
《清史稿·讷尔经额传》:“讷尔经额回驻临潼,素不知兵,束手无策。”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惟有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宋史·蔡幼学传》:“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南宋校书郎蔡幼学是一个饱学而敢说实话的人。宋宁宗即位后要求大臣纳谏,蔡幼学认为要孝敬父母、任人唯贤、宽厚待人才能当好皇帝,他反对“多士盈庭而一筹莫吐”的局面,主张广兴学校,罗致人才,重用天下的仁人志士
平时学习不认真,不求甚解,到用时就会感到知识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