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2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29:15
成语“神采英拔”由四个字组成:“神采”指神情和气质;“英拔”则表示出众和卓越。整体而言,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的神采奕奕,气质出众,通常用来形容才华横溢、精神焕发的人。
“神采英拔”出自唐代文学作品,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该文中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与江南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于未来的期望。“神采英拔”在此文中成为了对才俊的赞美,体现了对高尚品格和卓越才能的推崇。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神采英拔”不仅仅是对个体才能的赞美,还是对社会中精英的崇尚。这个成语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才德兼备的人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于各种场合,尤其是在对优秀人才的评价和赞赏中。
“神采英拔”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向上的,通常联想到个人的成功、荣耀和卓越。它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努力提升自我,展现出自己的最佳状态。
在我个人的学*和工作中,遇到过一位老师,她在课堂上总是气质非凡,言辞优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我回想起她的讲课风采时,心中不禁涌现出“神采英拔”这个成语。
在某个夏日的清晨,阳光透过树梢洒在校园的操场上,**员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每一个人的神采英拔仿佛都在诉说着青春的激情与梦想。
在英语中,可以用“charismatic”或“outstanding”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文化背景和语境的深度可能有所不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魅力和独特性同样受到重视,但强调的可能更偏向于个体的自由和表达。
通过对“神采英拔”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力量。它不仅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激励着我在学和表达中不断追求卓越,展现自我。
尔操行殊异,神采英拔,后之知名,当出吾右。
《清史稿·文苑传》:“纳兰性德词章清丽,神采英拔。”
《明史·文苑传》:“杨慎文章博大,神采英拔。”
《宋史·文苑传》:“苏轼文章豪迈,神采英拔。”
《旧唐书·文苑传》:“李邕文章雄健,神采英拔。”
《南史·梁本纪》:“武帝英姿挺拔,神采秀发。”
南朝梁武帝时期,江总以他的述怀诗而出名,他与尚书仆射张瓒等人结为忘年交。梁武帝称他是神采英拔、才气出众的人。到了陈后主时期,江总得到重用,经常出席陈后主的酒座赋诗作曲,欢歌酣饮,通宵达旦
他~,英姿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