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24:24
成语“前功尽弃”字面意思是“之前的功劳全部付诸东流”,用以形容之前所做的努力和成就因为某种原因而全部失去,通常具有负面的含义,表示一种遗憾或无奈的状态。
“前功尽弃”出自《汉书·王莽传》。在这部历史著作中,讲述了王莽在取得政权后,因种种失误导致之前的努力和成就化为泡影。成语的形成反映了历史上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与失落。
“前功尽弃”常用于描述在某些重要的情境下,之前的努力被无情地抹去。例如,在文学作品中,角色经历了艰难的奋斗却因小失误而一无所有;在日常对话中,朋友之间谈及工作上的失误时,可能会用到这个成语;在演讲中,领导者可能用此成语来警示团队,强调小心谨慎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成语常常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哲理。“前功尽弃”反映了人们对努力和成就的重视,以及对失败的警惕。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中,这个成语的适用性更显得重要,提醒人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要忽视细节。
“前功尽弃”常带有一种失落和无奈的情感,听到这个成语时,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经历过的艰辛与努力,以及最终的失落,这种情感可以引发共鸣,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坚定。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曾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在一个重要的项目中,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因为一次疏忽,导致项目未能成功,感到非常失落。在与同事讨论时,我提到“前功尽弃”,我们都意识到在未来的工作中要更加小心谨慎。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前功尽弃”:
春风化雨桃花盛,
前功尽弃忆流年。
愿将遗憾化春泥,
再塑辉煌再展颜。
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过去努力的怀念,以及对未来重新开始的希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ll is lost”或“wasted efforts”,虽然意思相近,但在文化背景和情感色彩上可能有所不同。英语表达通常更直接,而中文成语则蕴含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前功尽弃”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而是反映了人们对努力与失败的深刻理解。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警觉,重视每一个细节,避免让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
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前功尽弃,后事难成。’”
《汉书·王莽传上》:“莽曰:‘前功尽弃,后事难成。’”
《战国策·齐策二》:“田忌曰:‘前功尽弃,后事难成。’”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子产曰:‘前功尽弃,后事难成。’”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吾闻之矣,前功尽弃,后事难成。’”
战国末年纵横家苏厉去游说周郝王去阻止秦国的大将白起进攻魏国都城大梁,如果大梁不保,周王朝就危险了。并举楚国名将养由基百发百中的例子,前边99次都中了,只要一箭不中就前功尽弃了。白起没有理会苏厉的话,继续进行兼并战
皇上叫你去带兵,或是打土匪,或是打洋人,打赢了还好,打输了,岂非~,自寻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