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5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28:15
“剥肤锥髓”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剥去皮肤,钻入骨髓。它形象地描述了对人进行极其深入和彻底的剖析,通常用来形容对事物的研究或分析非常细致入微,甚至达到了一种极端的程度。基本含义是强调对某个事物或现象的透彻理解和深刻探讨。
“剥肤锥髓”出自《汉书·王莽传》,原文为“剥肤锥髓,刀笔之吏,岂不苦哉!”意在表达在处理事务时所遭受的痛苦。这一成语的产生与古代政治、文化的复杂性以及对人性深刻的反思有关,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权力与人性的深刻剖析。
该成语常用于学术讨论、文学作品分析以及社会现象的研究中。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形容对某一主题的深入探讨。例如,在学术论文中,作者可能会说:“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剥肤锥髓,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剥肤锥髓”在**文化中反映了对事物深入探讨的重视,尤其在学术研究和哲学思考方面,强调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的快速传播,深入分析和理解变得愈发重要,因此这个成语在当今依然具有适用性。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严肃和深刻的联想。它使人想到深刻的思考和分析过程,可能引发对某些复杂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尤其在面对需要深入理解的复杂问题时,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求知欲。
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我尝试运用“剥肤锥髓”来描述我对某个社会现象的看法。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我希望能够引导与会者深入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多重因素。
在一个关于人生意义的短篇故事中,可以写道:“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他与其说是在寻找答案,不如说是在剥肤锥髓,逐层剥开自我的外壳,直至抵达那颗最真实的心灵。”
在英语中,可以用“dig deep”或“get to the heart of the matter”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短语同样强调对事物深入分析和探索的过程,虽然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核心思想相似。
通过对“剥肤锥髓”的学,我认识到深入理解事物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利用这个成语来增强论述的深度,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思想。这不仅是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也是思维的深度体现。
百姓亦曰:我辈剥肤锥髓,以供赋敛,而浩浩入群臣之家,如泥沙不惜,其心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