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0:5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55:18
“岌岌可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高高地立着,随时可能倒下”。其基本含义是指形势非常危险,随时可能发生严重的后果或崩溃。通常用来形容某件事情、情况或人的处境非常不稳固,面临重大危机。
“岌岌可危”出自《诗经·小雅·天保》,原文为“岌岌者,山岌岌然,四方之人,岌岌可危”。这里的“岌岌”形容山的高耸不稳,隐喻形势危急的状况。成语的使用逐渐演化,成为形容不稳固的状态,尤其是在危机时刻。
“岌岌可危”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岌岌可危”反映了**文化中对危机和不确定性的敏感。它的使用不仅限于个人或企业的处境,也可以扩展到国家、社会现象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描述经济、政治和环境等领域的危机时,能够引发共鸣。
“岌岌可危”常给人一种紧迫感和不安的情绪联想。当听到或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会联想到危机、挑战和不确定性,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和思考解决方案。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与一个项目,由于缺乏资金和人力,项目的进展岌岌可危。通过团队的努力与合作,最终我们找到了解决方案,成功逆转了局面。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岌岌可危”不仅是描述危机,也是警示我们要积极应对。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月光照耀下,山峦岌岌可危,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风声呼啸,如同在警告世人:任何辉煌的成就都可能在瞬间崩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in jeopardy”或“on shaky ground”,这些表达同样传达了危险和不稳定的含义。然而,具体的使用场合和文化背景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岌岌可危”的学和分析,我对其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更加敏锐地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尤其是在面对风险和挑战时,激励我采取积极行动。
于斯是也,天下殆哉,岌岌乎!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六》:“曹操岌岌乎其危也。”
《后汉书·窦融传》:“融岌岌乎其危也。”
《汉书·王莽传下》:“莽岌岌乎其危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余,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岌岌乎其危也。”
人声越发嘈杂,甚至拿砖头撞的二门冬冬的响,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