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1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27:56
成语“不赞一辞”由四个字构成:不(否定)赞(称赞)一(一个)辞(言辞)。字面意思是指对某事或某人没有一句赞美的话,基本含义是对某种情况或事情表示完全的否定或冷淡,通常用于形容缺乏支持或赞同。
“不赞一辞”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在这篇文章中,描述了在某个**中,众人对某个提议或行为没有表示任何支持或赞同。这一成语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集体意志和个人表现的重视。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
在**文化中,表态和赞同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不赞一辞往往意味着对某种观点或行为的不满或拒绝。在现代社会,这种表达仍然适用,尤其在需要表决或集体决策时,缺乏支持的声音会被视为一种警示信号。
“不赞一辞”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反映出孤立、失落或被忽视的感觉。这个成语唤起人们对支持与否定的深刻思考,影响着对沟通和交流的理解。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个团队项目,在某个关键决策上,团队成员对我的建议不赞一辞,这让我感到非常沮丧,但也促使我反思自己的意见是否合理,并最终调整了我的方案。
在某个小镇上,有一位老者,他的智慧无人可及,但每当他开口时,村民们总是不赞一辞。最终,他选择了沉默,成为了默默无闻的守护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not a word of praise”,意思相近,但在不同文化中,表达的方式和情感色彩可能有所不同。在某些文化中,公开表达支持或赞美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其他文化中,沉默可能被视为一种谨慎或尊重。
通过对“不赞一辞”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学*和应用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与他人沟通时更具深度和敏感性。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清史稿·文苑传·纪昀》:“昀为人博学,不赞一辞。”
《明史·文苑传·杨慎》:“慎为人清高,不赞一辞。”
《宋史·文苑传·欧阳修》:“修为人刚直,不赞一辞。”
《后汉书·班彪传》:“彪为人沈重,好古文,不赞一辞。”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笑曰:‘观君之言,不赞一辞。’”
李大人看了~,赵大人看了仍旧交还司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