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0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28:19
成语“不足为凭”的字面意思是“不足以作为凭据”。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某种证据或理由不足以证明某个观点或事实,常用于表达对某种说法或依据的怀疑或否定。
“不足为凭”出自《后汉书·郭泰传》。原文中提到“以为不足为凭”,说明这个成语在古代文学中就已被使用,表达的主要是对某种依据的否定态度。成语的形成与古代的言论和辩论文化密切相关。
“不足为凭”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证据和根据被视为判断真相的重要标准。“不足为凭”反映了人们在面对信息时的审慎态度,尤其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泛滥的情况下,保持批判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不足为凭”常带有怀疑和否定的情感色彩。在听到某些不实信息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表达对谣言的反感和对真相的追求,反映出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关于某个**的不同说法,朋友们各执一词。我在讨论中提到“这些说法不足为凭”,以此提醒大家要谨慎对待未经证实的信息。
在一首现代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不足为凭”:
在风中传来低语,
那些虚幻的承诺,
如雾般消散,
不足为凭。
这表达了对不实承诺的失望和对现实的清醒。
在英语中,与“不足为凭”相似的表达有“not enough evidence”或“not worth believing”,这些表达也强调了对某种说法的怀疑和不信任。在许多文化中,质疑和批判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方式。
通过对“不足为凭”的学*,我认识到在表达观点时,支持论据的重要性。这个成语提醒我在沟通中要更加谨慎,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诗板是明白已验之迹,便可为据;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不足为凭。
《清史稿·曾国藩传》:“或谓曾公有异志,不足为凭,然其功业已著于天下。”
《明史·太祖本纪》:“或曰:‘天命在汝,不足为凭。’”
《宋史·岳飞传》:“飞曰:‘此不足为凭,当以实情告。’”
《资治通鉴·唐纪·武宗会昌三年》:“彼皆妄言,不足为凭。”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此特匹夫之勇,不足为凭也。”
纵说这话~,前番我在德州作那个梦,梦见那匹马,及至梦中遇着了他,那匹马就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