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5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18:53
“恐后无凭”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害怕以后没有证据”。它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做事时,如果没有留下明确的证据或记录,往往会在事后感到不安或后悔。这一成语强调了在行动之前做好准备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涉及责任和承诺的情况下。
该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中,原文为“恐后无凭,独自一人。”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证据和记录的重要性的认识,强调了在法律和社会交往中留存凭证的必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中的一个重要表达。
“恐后无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诚信、责任和证据是非常重要的。成语“恐后无凭”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强调在言行上要有依据和诚信。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商业、法律、政治等领域,留存证据和记录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避免很多争议和纠纷。
提到“恐后无凭”,我会联想到人们在做决定时的犹豫与不安,以及对未来的担忧。这种情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脆弱,也许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面临的现实。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因为没有记录下某个重要的约定而感到后悔。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恐后无凭”的重要性,因此我开始在生活和工作中养成记录的*惯,以确保将来不再有类似的遗憾。
在一次创作中,我尝试将“恐后无凭”融入诗句:
纸笔留痕心不悔,恐后无凭泪暗垂。
若言今朝无所惧,明朝何必再追悔。
这表达了在当下做好记录的重要性,同时也蕴含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思考。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可以是“better safe than sorry”,意指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提前做好准备总比事后后悔要好。这种表达方式与“恐后无凭”在意义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均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
通过对“恐后无凭”的学,我认识到它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不仅提醒我们在做决策时要谨慎,还强调了留存证据的重要性,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社会中更好地保护自己,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这一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也增添了深度,使我在沟通时更加注重表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孩儿春郎,年方七岁,胸前一点朱砂记,情愿卖与拈各千户为儿,恐后无凭,立此文书为照。
我们~,还是签订正式的合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