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5:0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26:20
成语“争先恐后”是由四个字组成:争、先、恐、后。字面意思是争着要走在前面,害怕落在后面。基本含义是形容人们为了争取机会或利益而争先恐后,常用于描述竞争激烈的场面。
“争先恐后”的历史背景并不十分明确,但其字面意思和用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竞争情境。它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机会时的紧迫感,可能与古代的竞争文化有关,尤其在一些需要争夺资源或地位的历史背景下。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各种竞争场合,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争先恐后”在现代社会中表现出强烈的竞争意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的有限性,人们在工作、学*、生活中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这一成语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压力和人们对成功的渴望,尤其在职场和教育领域尤为明显。
“争先恐后”带给我一种紧迫感和竞争的压力,仿佛在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要错失机会。这种情感也促使我反思在生活中是否过于追求“先”,而忽略了内心的真实需求。
在我大学时期参加的一次科技创新大赛中,参赛者们纷纷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项目,生怕自己的创意被别人抢先。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竞争的激烈,同时也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去完善自己的作品。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花争艳,
争先恐后欲争辉。
唯愿此刻长相伴,
不让浮云掩芳菲。
这段诗句描绘了春天花卉争相开放的情景,用“争先恐后”形容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在英文中可以用“rush to the front”或“hustle to be first”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没有一个完全对应的成语,但反映出相似的竞争心理。在西方文化中,特别是在商业和体育领域,竞争也被视为一种积极的力量。
通过对“争先恐后”的全面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人们在竞争中的心态,更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对成功和机会的渴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在追求目标时要保持警觉,同时也要关注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和内心的平衡。
一个个争先恐后的直抢上来。
《资治通鉴·唐纪》:“诸将争先恐后,以赴其急。”
《后汉书·袁绍传》:“诸将争先恐后,以赴其难。”
《汉书·王莽传》:“群臣争先恐后,以奉其命。”
《史记·项羽本纪》:“诸将争先恐后,欲得其首。”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诸侯争先恐后,以从王事。”
春秋时期,赵襄子请王于期教他驾车技术,一段时间后他们进行比赛。王于期镇定自若,而赵襄子神色慌张,眼睛直看着王于期,争先恐后,结果输了,他不服就与王于期换马比赛,结果还是输。王于期告诉他驾车应该人马协调
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各班同学~,奋力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