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2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26:50
“争名竞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争夺名声和利益”。它的基本含义指人们为了追求名声和利益而互相竞争,通常带有贬义,暗示这种竞争往往使人失去道德和理智。
“争名竞利”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其所表达的思想在**古代文献中屡见不鲜。类似的主题常出现在儒家经典中,强调名声与利益的追求可能导致个人品德的堕落。这个成语的形成与历史上对权力、地位与财富的争夺密切相关。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的传统文化中,名声和利益一直被视为重要的社会价值。然而,过度追求名利会导致道德沦丧,这在现代社会更是一个普遍现象。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争名竞利”在一些情况下被视为成功的必经之路,但也引发了人们对道德与伦理的深思。
“争名竞利”这个成语常常给人带来负面的情感联想,令人想到人与人之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猜疑、嫉妒和冲突。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们反思自身的价值观,是否应该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牺牲他人和自己的幸福。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常常会看到同事为了升职而互相竞争,甚至不惜抹黑对方。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争名竞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醒自己在追求个人目标时,不应失去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为了展示“争名竞利”的灵活性,可以尝试将其融入到一首小诗:
名声如花竞相开,
利益如潮涌不息。
争名竞利心难安,
何不淡泊自芬芳?
在英语中,可以用“strive for fame and fortun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尽管两种文化对名利的看法有所不同,但在竞争和追求成功的主题上有着相似之处。
通过对“争名竞利”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成语的内涵和外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也让我们在沟通中更加精准和有深度。
争名竞利走如狂,复被利名生怨隙。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4回:“金鸡三唱,唤做佳人傅粉施朱;宝马频嘶,催行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