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3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27:09
“争妍斗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争夺美丽,斗争艳丽”。它主要用来形容女性之间为了争取美丽和魅力而进行的竞争。这个成语通常带有一种贬义,暗示着过度的攀比和不必要的竞争。
“争妍斗艳”源于**古代文化,尤其是在诗词和绘画中,常常描绘花卉的美丽与争奇斗艳的景象。这个成语的具体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女性美的描写。在古诗词中,常有描写花卉、美女相争风采的意象。
“争妍斗艳”常见于文学作品、社交场合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描绘。比如在描述某个活动(如选美、聚会)时,可以用来形容参与者之间的竞争。在日常对话中,可能用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攀比,如“她们在聚会上可真是争妍斗艳,谁都不甘示弱。”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争妍斗艳”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美丽的重视,尤其是在女性身上。这种竞争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形象的期待和压力。在现代社会,虽然对女性的审美标准有所变化,但“争妍斗艳”的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和时尚行业中。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竞争与压力,尤其是对女性的外貌要求。它表达了一种内心的焦虑和对美的执念,同时也提醒我们反思美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参加聚会时,发现身边的朋友们都穿着非常华丽的衣服,彼此间的打扮让我感受到一种无形的竞争。这让我意识到“争妍斗艳”不仅仅是外表的较量,更是一种社交心理的体现。
在一个春天的午后,百花争妍斗艳,仿佛在诉说着各自的故事。那一片花海如同一个个美丽的女子,在阳光下翩翩起舞,竞相展示她们的芬芳与色彩。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beauty contest”,同样指代美丽的竞争,但并没有“争妍斗艳”中那种强烈的竞争色彩。日本文化中也有“花魁”这样的概念,强调女性的美丽和华丽,但更多的是一种艺术表现,而非直接的竞争。
通过对“争妍斗艳”的学*,我深刻理解了美丽背后的竞争和压力。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思考美的真正内涵,帮助我在社交互动中更加自信和从容。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
《西游记》第二十回:“众花神争妍斗艳,各逞其能。”
《儒林外史》第四十回:“众花神争妍斗艳,各逞其能。”
《镜花缘》第三十回:“众花神争妍斗艳,各逞其能。”
《聊斋志异·阿绣》:“二女争妍斗艳,各不相让。”
《红楼梦》第五回:“众花神争妍斗艳,各逞其能。”
海滨公园内,热带的奇花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