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3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14:38
成语“哀感顽艳”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的意思如下:
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在悲伤中感受到顽固的美丽,通常用来形容一种深沉的情感,或在悲痛中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哀感顽艳”源于唐代诗人李白的《夜泊牛津口寄李白》一诗。诗中描绘了在悲伤和寂寞中,仍能感受到自然与生活的美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不屈精神。
该成语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描写人物内心冲突或情感波动时。它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使用,表达在悲伤时仍能感受到周围美好事物的状态。此外,在演讲或抒情文中,使用此成语可以增强情感的深度。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悲伤与美丽常常是并存的主题,许多文学作品表达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现代社会中,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人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时,依然会寻找美好和希望,这使得“哀感顽艳”在现代语境中仍然适用。
“哀感顽艳”给人的情感反应是复杂的,既有悲伤的色彩,也有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它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提醒我们在逆境中寻找美好,保持乐观的态度。
我曾在一次朋友的告别会上使用了“哀感顽艳”这个成语,表达了对他美好回忆的追忆,尽管心中充满了悲伤,但我也感受到他所留下的快乐时光。
在某个秋天的傍晚,我写下了一首小诗:
秋风送寒意,落叶如思念。
哀感顽艳在,心中藏千念。
通过这种方式,我尝试将“哀感顽艳”融入到诗歌中,展现了情感的复杂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bittersweet”,意指一种既悲伤又美好的感受。这种情感在许多文化中都是共通的,代表了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通过对“哀感顽艳”的学*,我对如何表达复杂情感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生活时更加全面,学会在困境中寻找美丽与希望。
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嘶,凄入肝脾,哀感顽艳。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六回:“那琴声哀感顽艳,令人心碎。”
《老残游记》第十一回:“歌声哀感顽艳,听者为之泪下。”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那歌声哀感顽艳,听者无不为之动情。”
《聊斋志异·阿英》:“其声哀感顽艳,令人闻之动容。”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觉得这声音哀感顽艳,不觉心酸。”
这封信却是骈四骈六的,足有三千多字,写得异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