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15:09
成语“哀穷悼屈”的字面意思可以拆解为“哀”、“穷”、“悼”、“屈”四个字。“哀”表示悲伤,“穷”指贫穷或困窘的状态;“悼”是对死者的哀悼,“屈”则是屈辱、不得志的意思。综合来说,这个成语表达了一种对贫困和屈辱的悲伤情感,通常用于形容对不幸的同情或对困境的哀叹。
“哀穷悼屈”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其中有一句话:“哀哀父母,穷且益坚;悼屈而不屈。”这句话表达了对父母的哀悼之情,以及在贫穷与屈辱中仍然保持坚韧的精神。这一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人对家庭、社会地位以及精神力量的重视。
“哀穷悼屈”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与社会地位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念。成语“哀穷悼屈”反映了对贫困和屈辱的敏感,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底层的生活困境。在现代社会,虽然物质条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许多贫困与不公。因此,这个成语在当代的适用性仍然很高,能够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哀穷悼屈”带给我一种沉重的情感反应,令人思考人类的苦难和困境。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生活中遭遇不幸的人,激发出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在表达时,可以用来引发共鸣,提升讨论的深度。
在一次志愿活动中,我曾遇到一个生活在贫困中的家庭,他们的遭遇让我深感哀穷悼屈。我试图通过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表达我的同情与关心。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运用这个成语:
寒窗苦读岁月艰,
哀穷悼屈泪满衫。
愿有明天光照耀,
不再徘徊于苦寒。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pity the poor”或“feel for the underprivileged”,这些表达也强调了对贫困和不幸的同情。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对于同情和人道主义的关注是普遍的。
经过对“哀穷悼屈”的深入分析,我意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对贫困的感慨,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提醒。在学*和表达中,它为我提供了一个思考人性和社会问题的角度,促进我更有效地传达情感与关怀。
尚贤而与能,哀穷而悼屈。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汉书·贾谊传》:“谊既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其辞曰:‘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
《楚辞·九章·怀沙》:“怀沙砾以自沉兮,哀穷悼屈之无依。”
《文选·刘勰·文心雕龙·哀吊》:“哀者,依也。悲依于心,故曰哀。吊者,到也。到其不幸,故曰吊。屈原放逐,贾谊谪居,皆哀穷悼屈之辞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作《离骚》,哀穷悼屈,自怨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