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0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13:58
成语“以屈求伸”字面意思为“通过屈服来寻求伸展或发展”。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某种情况下,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暂时放低自己的姿态,忍受屈辱或不满,以便将来能够获得更好的机会或利益。这个成语强调了策略性和耐心的重要性。
“以屈求伸”最早出现在《史记》中的“平原君赵佗列传”。在历史上,很多人物在面对强敌或不利局面时,选择隐忍屈从,为了将来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人重视智慧与耐心的文化理念。
在文学作品中,“以屈求伸”常用来描绘角色在逆境中保持忍耐,并在适当时机反击或争取自己应得的权利。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职场或人际关系中的策略选择。例如,在商务谈判中,某一方可能会为了长远利益而暂时让步。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忍耐和策略性被视为重要的美德,尤其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矛盾时。现代社会中,面对职场竞争和复杂人际关系,“以屈求伸”依然适用,尤其是在需要建立合作和信任的情境下。
“以屈求伸”让我联想到一种智慧与策略的结合,象征着在逆境中保持希望和耐心。它也让我思考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如何权衡短期的屈从与长期的利益之间的关系。
在职场中,我曾经遇到过项目经理对我提出的建议不屑一顾的情况。为了项目的顺利推进,我选择暂时隐忍,接受他的方案。最终,项目成功后,经理对我的意见表示了认可,这让我意识到“以屈求伸”的重要性。
在一个小镇上,有个年轻的画家,总是被人低估。为了寻找灵感,他选择了以屈求伸,默默观察周围的生活。他的作品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最终以独特的风格赢得了艺术界的认可。他的故事正是“以屈求伸”的真实写照。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以用成语“Bide one's time”来表达,意为“耐心等待机会”。虽然在具体的文化背景和策略上有所不同,但两者都强调了在适当时机采取行动的重要性。
通过对“以屈求伸”的学*,我认识到在生活和工作中,策略性和耐心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为我在复杂的社会人际交往中提供了智慧的借鉴。
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以屈求伸,故能得天下之士。”
《后汉书·班超传》:“超以屈求伸,故能成其功。”
《汉书·王莽传上》:“莽以屈求伸,故能得天下之心。”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以屈求伸,故能得士。”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以屈求伸,故能成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