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3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34:34
成语“小屈大伸”字面意思是“小的弯曲,大的伸展”。其基本含义是指在局部或小范围内有所屈服或妥协,但在整体或大范围内却能够自由发展或得到扩展。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某些小的事务上有所让步,而在更重要或更大的目标上坚持自己的立场。
“小屈大伸”出自于《庄子》一书,该书是道家经典之一,强调自然和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在庄子的哲学中,强调了不拘泥于小事,追求更高的境界。成语表面上看是对形态的描述,实际上反映了一种灵活应变的处世哲学。
“小屈大伸”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小屈大伸”体现了道家哲学中柔和与适应的智慧。这种处世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职场环境中,灵活应对和适度妥协往往能够实现更大的目标。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灵活性和智慧,在生活中,面对挑战时,能够适时做出妥协是一种成熟的表现。同时,它也提醒我在追求目标时,要有宽广的视野,不要拘泥于小细节。
在工作中,有一次团队因为一个小项目的进度问题产生了矛盾。我提出了“小屈大伸”的策略,建议大家先解决小问题,保持团队的良好氛围,最终我们顺利完成了目标。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这个成语:
风起云涌小屈行,
浪涛奔涌大伸情。
在小波浪中妥协,
远方海岸任我行。
在英语中,可以用“bend but not break”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意指在逆境中保持灵活性,而不至于完全崩溃。这种思维方式在不同文化中都受到重视,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挑战时的共通智慧。
通过对“小屈大伸”的学*,深刻理解了在复杂环境中灵活处理问题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激励我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智慧和耐心去应对挑战。
云合雾集,量时揆宜,用取世资,小屈大伸,存公忽私。
《后汉书·班超传》:“小屈大伸,此天之所以成大功也。”
《汉书·王莽传上》:“小屈大伸,此天之所以成王业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小屈大伸,此天之所以成王者也。”
《战国策·齐策一》:“小屈大伸,此之谓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小屈大伸,天之道也。”
三国后期,蜀国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宦官黄皓专权,和陈袛表里为奸。秘书令史绤正忠心耿耿,同时很会周旋。他认为小的地方要忍耐后才能大有作为。刘禅在蜀亡后被押往洛阳,只有绤正舍妻丢子只身去随侍
闻已中副车,~,将来飞腾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