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3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37:22
成语“伸钩索铁”字面意思是用钩子去钓铁,指的是通过某种手段去获得比较难以获得的东西。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采取极端或不寻常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
“伸钩索铁”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来源,但其构成的字词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实用工具的使用和对物质的追求。钩子是古代捕鱼和捕捉动物的工具,而铁则象征着坚硬和珍贵,二者结合暗示了一种追求价值的行为。
在现代汉语中,该成语可以适用于多种场合,比如: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大,“伸钩索铁”所表达的这种追求极端手段的态度在某些领域可能会引起争议。虽然在商业和科研领域,创新和冒险被视为成功的关键,但如果过于极端,可能会导致不道德的行为和法律问题。
“伸钩索铁”给人一种勇敢、执着的感觉,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冒险精神。在思维和表达上,它促使人们思考在追求目标时应如何权衡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有一次我为了通过一个重要的考试,几乎是“伸钩索铁”,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复习,虽然结果是成功的,但这种极端的复习方式也让我感到疲惫和焦虑。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
夜深人静钩月影,
铁心追梦不言倦。
伸钩索铁志不屈,
他日高歌志更远。
在英语中,可以使用“by any means necessary”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无论手段多么极端,目标都是必须实现的。这种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相似的含义,但具体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会影响对这种行为的接受程度。
通过对“伸钩索铁”的学习,我更加理解了在追求目标时,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挑战时能够更好地思考选择适当的策略。它在日常交流中可以帮助我更清晰地表达对某些行为的看法,并启发我在实际生活中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思考方式。
帝桀淫虐有才,力能伸钩索铁,手搏熊虎。
《淮南子·诠言训》:“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同出于一,所为各异,有鸟有鱼有兽,谓之分物。方以类别,物以群分,性命不同,皆形于有。隔而不通,分而为万物,莫能及宗,故动而谓之生,死而谓之穷。皆为物矣,非不物而物物者也,物物者亡乎万物之中。”
《淮南子·说林训》:“清醠之美,始于耒耜;黼黻之美,在于杼轴。布之新,不如纻;纻之弊,不如布。或善为新,或恶为故。靥酺在颊则好,在颡则丑。绣以为裳则宜,以为冠则讥。马齿非牛蹄,檀根非椅枝,故见其一本而万物知。石生而坚,兰生而芳,少自其质,长而愈明。扶之与提,谢之与让,故之与先,诺之与已也,之与矣,其相去宁远乎?使人无度河,可;中河使无度,不可。见虎一文,不知其武;见骥一毛,不知其状。水虿为蟌,孑孑为蚊,兔啮为螚。物之所为,出于不意,弗知者惊,知者叹。”
《淮南子·说山训》:“人莫鉴于流沫,而鉴于止水者,以其静也;莫窥形于生铁,而窥形于明镜者,以睹其易也。夫唯易且静,形物之性也。由此观之,用也必假之于弗用也。是故虚室生白,吉祥止也。”
《淮南子·原道训》:“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原流泉浡,冲而徐盈;混混滑滑,浊而徐清。故植之而塞于天地,横之而弥于四海,施之无穷而无所朝夕;舒之幎于六合,卷之不盈于一握。约而能张,幽而能明,弱而能强,柔而能刚,横四维而含阴阳,纮宇宙而章三光;甚淖而滒,甚纤而微,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兽以之走,鸟以之飞,日月以之明,星历以之行,麟以之游,凤以之翔。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于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是故能天运地滞,轮转而无废,水流而不止,与万物终始。风兴云蒸,事无不应;雷声雨降,并应无穷;鬼出电入,龙兴鸾集;钧旋毂转,周而复匝;已雕已琢,还反于朴。无为为之而合于道,无为言之而通乎德,恬愉无矜而得于和,有万不同而便于性,神托于秋豪之末,而大宇宙之总。其德优天地而和阴阳,节四时而调五行;呴谕覆育,万物群生,润于草木,浸于金石,禽兽硕大,豪毛润泽,羽翼奋也,角觡生也,兽胎不贕,鸟卵不毈,父无丧子之忧,兄无哭弟之哀;童子不孤,妇人不孀;虹霓不出,贼星不行;含德之所致也。”
《淮南子·览冥训》:“故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壅沈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当此之时,卧倨倨,兴眄眄,一自以为马,一自以为牛,其行蹎蹎,其视瞑瞑,侗然皆得其和,莫知所由生,浮游不知所求,魍魉不知所往。当此之时,禽兽蝮蛇,无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无有攫噬之心。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晖重万物。乘雷车,服驾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萝图,黄云络,前白螭,后奔蛇,浮游消摇,道鬼神,登九天,朝帝于灵门,宓穆休于太祖之下。然而不彰其功,不扬其声,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何则?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