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5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09:23
成语“以一警百”的字面意思是用一个例子或**来警示、提醒其他人,从而达到教育或警醒的效果。其基本含义是通过一件事情的教训,警惕他人,以防止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
“以一警百”起源于古代的教育和管理思想,强调通过具体案例的警示作用来防范更大范围的错误。虽然没有特定的文献记载该成语的首次出现,但其思想与古代的“以人为鉴”相似,常见于历史、哲学和军事等领域的讨论中。
“以一警百”可以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经验和教训的传承,强调教育和反思的重要性。“以一警百”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特别是在企业管理、教育和家庭教育等领域,提醒人们吸取教训,避免重复错误。
“以一警百”常常让我联想到责任感和警觉性。它提醒我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尤其是在面对潜在风险时,及时反思和学*他人的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团队项目中因为没有总结前期的错误,导致了项目的失败。后来我意识到,应该“以一警百”,在每次项目总结中,强调前期的教训,以便团队成员能够吸取经验,提升未来的合作效率。
在一次小诗创作中,我尝试将“以一警百”融入其中:
一事成败皆有因,
警钟长鸣警世人。
古今教诲皆可借,
以一警百见真心。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Learn from others' mistakes”,虽然传达的意思相似,但文化背景和强调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英语更强调个人的主动学*,而汉语更注重集体的警惕和反思。
通过对“以一警百”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句警示语,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善于总结经验,保持警觉,避免重复过去的错误,这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也能促进团队和社会的进步。
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资治通鉴·唐纪》:“以一警百,使天下之人皆知有信。”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以一警百,使天下之人皆知有忠。”
《明史·海瑞传》:“瑞以一警百,使天下之人皆知有义。”
《宋史·范仲淹传》:“仲淹以一警百,使天下之人皆知有法。”
《汉书·尹赏传》:“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西汉时期,河东太守田延年巡视霍光的家乡平阳发现市场吏尹翁归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奏请皇上任命他为东海太守。东海是一个强盗横行的地方,尹翁归决定采取杀一儆百的办法,处决土匪豪强许仲孙,于是东海变得安定起来
本想~,好好批评她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