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0:2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39:53
成语“杀一警百”的字面意思是通过惩罚一个人来警示其他人,意在强调对不法行为的严厉打击,以达到震慑的效果。其基本含义是通过对个别案例的惩罚,来达到警示和教育大众的目的。
“杀一警百”这个成语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其含义与古代法律和惩罚的观念密切相关。在古代社会,惩罚常常被用作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手段。通过对一个罪犯的惩罚,警示其他人不要效仿,以此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这种思想在古代法律文献和历史记载中都有体现。
“杀一警百”常用于讨论法律、行政措施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在文学作品中,可能用于描绘严厉的统治者或法官。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引发的社会反响或对他人的警示。在演讲中,尤其是在涉及社会治理或安全问题时,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说服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杀一警百”体现了对法律和秩序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虽然强调法律的公正与人权保护,但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涉及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时,仍然有人主张采取“杀一警百”的措施。该成语在现代社会中可能引发争议,因为过于严厉的惩罚措施可能导致不公与社会不满。
“杀一警百”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严厉与震慑,其背后的逻辑是为了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然而,这种做法也可能引发对人权和公正的思考,令人反思惩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看到一则新闻,某市对一名肇事逃逸者进行了严厉的处罚,结果引发了公众对交通安全的广泛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加强对交通规则的遵守,正好体现了“杀一警百”的效果。
在一首关于社会正义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一罪一罚声震天,
警世如雷动四方。
愿将此法铭心记,
不再纵容任意妄。
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示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在英语中,有一个类似的表达是“make an example of someone”,意指通过惩罚某人来警示他人。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其内涵和目的相似,均强调通过个体案例的惩罚来维护社会秩序。
通过对“杀一警百”的全面分析,可以看出这一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反映了古今中外对法律和秩序的思考,也启示我们在面对社会问题时,如何平衡惩罚与公正的关系。在实际交流中,恰当地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传达出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斩草除根,杀一警百,这正是根本的办法。
《明史·刑法志》:“杀一警百,以示国威。”
《宋史·刑法志》:“杀一警百,以儆效尤。”
《资治通鉴·唐纪》:“上曰:‘杀一警百,此之谓也。’”
《后汉书·杨震传》:“震因上疏曰:‘臣闻杀一警百,所以惩恶。’”
《汉书·食货志下》:“杀一警百,以示天下。”
西汉时期,河东太守田延年巡视霍光的家乡平阳发现市场吏尹翁归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奏请皇上任命他为东海太守。东海郡是一个土豪称霸、强盗横行的地方,尹翁归决定采取杀一警百,处决豪强许仲孙,于是没人敢犯法了,东海变得安定起来
我们得想出一个~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