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7 17:0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39:53
“朽株枯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腐烂的树桩和枯死的树木。引申义为形容无用的人或事物,表示已经失去生命力和价值。常用来形容那些老旧、没有活力或能力的人。
“朽株枯木”出自《庄子》一书,原句为“如朽木之不雕,如枯株之不生”,用于形容那些没有用处的人或事物。庄子在书中批判了当时社会上那些只知循规蹈矩、毫无创新的人,强调了变革和活力的重要性。
该成语常用于批评和评价,尤其是在文学作品、政治演讲和日常对话中。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人或事物的无用和过时,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生命与活力被视为重要的价值标准,而“朽株枯木”则象征着失去生命力与价值的事物。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快速发展的科技和文化,强调创新和变革的理念愈发重要,因此“朽株枯木”的意义更加突出,成为警示人们要与时俱进的成语。
“朽株枯木”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沧桑、失落的感觉,常常让人联想到被遗忘的历史或过时的观念。它提醒人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以免成为社会进步中的“枯木”。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曾经参加过一个团队讨论,讨论的主题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有人提出了一些陈旧的方法,结果被团队成员批评为“朽株枯木”,让人意识到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必须要有创新的思维。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岁月如歌声渐远,
朽株枯木立苍烟。
唯有心中志不屈,
常伴风雨共天边。
这首诗通过“朽株枯木”表达了对过往的反思与对未来的坚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dead weight”,意指拖累或无用之物。在不同文化中,强调活力和创新的价值观是一致的,但具体的表达方式和使用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朽株枯木”的学,我认识到其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一个文化符号,提醒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要保持活力和创新精神。它在语言学中提醒我们关注表达的时效性和适用性,避免陷入固化的思维模式。
白发苍颜七十翁,朽株枯木略相同。
清·冯桂芬《公启曾协揆》:“大军一至,则~亦助声威;大军不至,则铁郭金城将沦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