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2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49:20
成语“来处不易”字面意思是“来之处不容易”,指的是某种事情、成就或境遇的获得并不是容易的,通常暗示其背后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经历。它常用于强调事物的珍贵性或不易得来。
“来处不易”的确切来源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可以推测其形成与**传统文化中对艰辛与努力的重视有关。这一成语的构成与许多古代文人所表达的价值观一致,强调奋斗与付出的重要性。
“来处不易”可用于多种语境,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历来强调努力与奋斗的价值,尤其是在家庭、教育和职场等方面。成语“来处不易”反映了这种文化观念,提醒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现代社会中,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压力,这一成语的适用性更为广泛,成为人们在追求梦想时的座右铭。
“来处不易”让我感受到一种珍惜和感恩的情感。它提醒我在面对成功时,不仅要享受成果,更要回忆起为之付出的努力和汗水。这种情感也促使我在生活中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增强了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我大学毕业时,经历了许多艰辛的学*和生活挑战。回想起来,自己能够顺利毕业,真是来处不易。我时常在与朋友分享毕业感受时提到这个成语,提醒大家珍惜这段宝贵的经历。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使用“来处不易”:
岁月如歌,梦逐流云,
来处不易,每步艰辛。
珍惜此刻,心怀感恩,
人生旅途,风雨兼程。
在英语中,“hard-earned”或“hard-won”可以与“来处不易”相对应,强调艰辛的付出与获得的成就。不同文化中对“艰辛与成就”的理解大致相同,但在表达方式和语境上可能有所差异。
通过对成语“来处不易”的学,我不仅理解了其字面和隐含意义,也体会到它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供了更深的层次,让我在与他人沟通时可以更好地传达珍惜与奋进的价值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金银之来,非一日之积。”
《后汉书·班超传》:“西域之来,非一朝一夕之故。”
《汉书·食货志下》:“粟米之来,非一岁之功。”
《史记·平准书》:“物之来处,非一日之积也。”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来者不易,去者难留。”
年轻人对于今天的美好生活当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