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8:1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30:07
成语“不遑宁处”字面意思是“没有时间安宁地待着”。其中,“不遑”意为没有时间或没有空闲;“宁处”意为安静地待着。整体上,它表达了一种忙碌、焦虑的状态,形容人们因事务繁多而无法安静下来或处理事情。
“不遑宁处”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文为“君子之德,风之所至;小人之德,草木皆兵。君子之行,鱼之所至;小人之行,众人皆止。君子之志,四海为家;小人之志,隐居无闻。君子之道,宁静致远;小人之道,不遑宁处。”这段文字描绘了君子与小人的行为差异,强调君子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远大的志向,而小人则因忙碌与焦虑而无法安宁。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社交对话和演讲中,特别是在描述一个人因工作或生活压力而感到无暇安宁的情境。例如,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用此成语来描写角色的内心斗争;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可以用它来形容繁忙的生活状态。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竞争压力增大,“不遑宁处”常常反映了人们的普遍状态。尤其是在大城市中,职业人士往往面临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得这一成语的使用愈加频繁,成为描绘现代人焦虑心态的典型表达。
听到“不遑宁处”时,我会联想到现代人忙碌的生活和内心的焦虑。这种感觉常常让我反思自己是否也在追求过快的生活节奏,是否也需要寻找内心的平静。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段非常忙碌的时期,工作、学业和家庭事务交织在一起,常常感到不遑宁处。后来我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留出一些休息和思考的时间,这让我更加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在夜深人静的时刻,月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思绪如潮水般涌来。在这不遑宁处的日子里,唯有文字能让我寻得片刻的安宁,静静地与心灵对话,追寻那被繁忙掩盖的梦想。
在英语中,与“不遑宁处”相近的表达是“too busy to relax”,同样反映出忙碌与无法安宁的状态。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现代生活压力的共鸣是相似的。
通过对“不遑宁处”的学习,我更加意识到在生活的忙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是多么重要。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生活压力时,能够更好地反思自己的状态,寻求平衡。
故荷戈驱驰,不遑宁处,前后表陈,于今历年矣。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不遑宁处,乃引兵还。”
《后汉书·袁绍传》:“绍不遑宁处,乃起兵应之。”
《汉书·王莽传上》:“莽不遑宁处,遂行天子事。”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不遑宁处,日夜思报秦。”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不遑宁处,以伐郑。”
频繁上命,徒想报恩,驰骤下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