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3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9:58:39
成语“谦让未遑”的字面意思是“谦虚地让出时间或机会”。其中“谦让”指的是谦虚和让步,而“未遑”则表示没有时间或余地。整体上,该成语强调在处事时,因谦虚而未能及时行动的状态,带有一种因过于谦让而错失良机的意味。
“谦让未遑”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虽然这句话并不直接使用“谦让未遑”,但它反映了对谦虚与让步的赞美。在古代文人中,谦让被视为一种美德,而过于谦让则可能导致错失机会。
在日常对话中,“谦让未遑”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因为过于谦虚而错失良机。例如,当有人在团队中不断推辞领导职位时,可以说他“谦让未遑”。在演讲中,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强调谦虚的美德与适度的重要性。
在**传统文化中,谦虚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在儒家思想中更是强调。然而,在现代社会,过度谦虚可能导致机会的流失,因此如何平衡谦虚与自我表现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听到“谦让未遑”这个成语时,常常会联想到谦虚与自我牺牲的精神。它也提醒我在生活中要勇于把握机会,而不是一味谦让。
在我自己的一次工作面试中,因为过于谦虚而没有强调自己的优势,最后错过了这次机会。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谦让未遑”的含义,今后我会更加注意在适当的场合展示自己。
在这片繁星点点的夜空下,他的梦想仿佛也在谦让未遑的时光中流逝。就像那朵盛开的花,尽管娇艳,却因自谦而错过了绽放的最佳时机。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lost in humility”或“too humble to take action”。这些表达同样强调因过于谦虚而导致的机会损失,反映出文化间对谦虚的不同理解。
通过对“谦让未遑”的学,我意识到谦虚和自我展示之间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更深入地思考了如何在社交与职业场合中适度地展现自我。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谦让未皇(遑)也。
《汉书·贾谊传》:“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谦让未皇(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