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7:1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57:40
成语“下不来台”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难以从中解脱出来,无法“下台”或离开这个局面。基本含义是指在某种情况下,因面子、情感或社会关系等原因,无法做出改变或退出。
该成语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但一般认为与戏剧、表演有关。在戏剧表演中,演员如果在台上表演得不尽如人意或者遭遇突发情况,可能会面临“下不来台”的尴尬局面。也有可能与古代官场文化相关,指在官场上如若做错事或失误,往往会因面子而难以退场。
“下不来台”适用于多种场合,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的文化中,面子观念十分重要,“下不来台”反映了对面子的重视。人们往往因为担心失去面子而不敢做出改变。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尤其在职场和社交场合中。
“下不来台”往往带来负面的情感反应,如尴尬、紧张或焦虑。它让我联想到在集体活动中,某个人因失误而感到不安的情形,也让我思考如何在类似局面中保持冷静。
在一次团队会议上,我曾因发言不当而让整个团队感到尴尬,事后我意识到自己“下不来台”。那次经历让我明白,面对错误时,坦诚和幽默往往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走出困境。
在一个故事中,角色小李因说错话而让气氛变得紧张,他的朋友小张打趣道:“别担心,我们都知道你是个讲错话的高手,反正你现在下不来台,何不继续表演一下呢?”
在英语中,与“下不来台”类似的表达是“to be in a tight spot”,意为处于困境或难以选择的状态。虽然表达的形式不同,但核心含义都是指在某种情况下难以自拔。
通过对“下不来台”的学,我深刻体会到语言中蕴含的文化意义。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表达,它反映了人类在社交互动中的复杂性,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心理状态。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我在语言学中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
若说外头好看,里头空虚,是我早知道的了,只是‘居移气,养移体’,一时下不来台就是了。
《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我若不依你,倒显得我下不来台了。”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六回:“我若不依你,倒显得我下不来台了。”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道:‘我若不依你,倒显得我下不来台了。’”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杜少卿道:‘我若不依你,倒显得我下不来台了。’”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凤姐儿听了,把脸一沉,说道:‘你这话说的倒好,我若不依你,倒显得我下不来台了。’”
我被你整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