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3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15:20
成语“不易之典”字面意思为“难以改变的典籍”。其基本含义是指那些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经典或典范,通常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被广泛认可并不容易改变的原则或标准。
“不易之典”一词源于古代文献,特别是在儒家思想中,强调经典文献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它可能与《论语》、《大学》等经典著作有关,这些典籍被视为不易更改的道德和社会标准,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在不同的语境中,“不易之典”可以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经典文献被视为道德和智慧的源泉。成语“不易之典”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强调了经典作品在形塑社会价值观和伦理道德中的作用。在现代社会,虽然科技迅速发展,但一些传统价值观依然被视为“不易之典”,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对经典作品的敬仰与学*的热情。它传达出一种对知识的尊重,以及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同时,这个成语也让我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哪些价值观是值得我们坚持和弘扬的。
在我的学中,我常常引用“不易之典”来强调某些学方法或原则的重要性。例如,在学*历史时,我会提到经典史书的重要性,认为它们是我们理解历史的“不易之典”。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使用“不易之典”:
古卷翻飞字字珍,
道德典范不易存。
传承智慧千古在,
心中铭记是典春。
在英语中,类似于“不易之典”的表达可能是“time-honored tradition”或“classic work”。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某些文化或思想在时间中保持的持续性和重要性。
通过对“不易之典”的学,我深刻认识到经典文献和传统价值观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提升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在思维方式上更加注重对传统的理解与尊重。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去学和传承那些值得珍视的知识与文化。
教敬不易之典,训人必书之举。
《宋史·礼志》:“不易之典,所以隆国体也。”
《后汉书·祭祀志》:“不易之典,所以昭神明也。”
《汉书·刑法志》:“不易之典,所以正天下也。”
《史记·礼书》:“不易之典,所以为天下式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不易之典,民之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