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8:0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15:19
成语“不易之论”字面意思为“难以改变的论述”。其基本含义指的是一些深思熟虑、经过充分验证的观点或理论,这些观点在特定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稳定性,往往不容易被轻易推翻或否定。
“不易之论”源于古代哲学思想,尤其是儒家和道家的论述。具体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讨论,强调对真理和原则的坚持。成语在《论语》《孟子》等经典文献中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述,强调了对于重要道理的坚定立场。
该成语常见于学术讨论、辩论、以及政治演讲中,用于强调某种观点的权威性和不可动摇性。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表达对某种观点的认可,表示其经过深思熟虑,值得信赖。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在哲学和政治思想中,强调不易之论的观点往往与对稳定、持久的追求有关。在现代社会,这种观点在科学研究、法律判决和社会伦理讨论中依然有其重要性,强调理性的思考和坚持原则的重要性。
“不易之论”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信任和尊重。它使人联想到那些经过严格逻辑检验的理论和观点,这些观点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依然保持稳定,让人感到安心。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曾经在团队讨论中引用“不易之论”,以支持某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在面对快速变化的任务时,我强调了团队应该坚持某些核心原则,这样可以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
在一个短诗中:
论道不易之论,
真理如星辰闪烁。
浮云虽变无常,
唯有心中信念永驻。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意象,展示了不易之论的深刻内涵和对真理的坚持。
在英语中,“incontrovertible argument”可以与“不易之论”相对应,表达不可争辩的论点。两者都强调观点的权威性和不易被反驳的特质,但在文化背景和使用场合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不易之论”的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坚持原则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意识到在多变的世界中,某些核心理念和观点依然值得我们坚持和信赖。
成周三代之际,圣人多生儒中,两汉以下圣人多生佛中,此不易之论也。
《文选·陆机〈辩亡论〉》:“机之论,不易之论也。”
《后汉书·班彪传》:“彪著论,言当世得失,皆不易之论。”
《汉书·王吉传》:“吉上疏言得失,称引古今,可谓不易之论。”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先生之论,不易之论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之言,不易之论也。”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