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3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21:50
成语“全无心肝”的字面意思是“完全没有心肝”,这里的“心肝”通常用来比喻人的内心、情感或良知。整体来看,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冷酷无情,缺乏同情心或道德感。
“全无心肝”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其历史根源与古代文人的道德观念有关。在古代文学和哲学中,心肝往往被视为人性的核心,象征着人的情感和良知。因此,使用“全无心肝”来形容一个人,通常是对其道德品质的否定。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心和肝常常被视为情感和道德的象征。因此,“全无心肝”不仅反映了个人的道德缺失,也反映了社会的冷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同样适用,尤其是在描述一些社会现象时。
“全无心肝”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对人性的思考,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失望。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可能因各种原因变得冷漠,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同情。
在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同事,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得极为自私,对他人的努力视而不见。那时我心中不禁想起“全无心肝”这个成语,来形容他的行为。
在我的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在纷扰的城市中,喧嚣掩盖了心声,
人心似水,流淌却全无心肝。
冷漠的目光,擦肩而过的孤独,
何时才能再见那温暖的光芒?
在英语中,“cold-hearted”可以与“全无心肝”相比较,都是用来形容缺乏同情心的人。然而,文化背景不同,使用的频率和语境也有所差异。
通过对“全无心肝”的学,我加深了对人性与道德的理解。这一成语不仅在表达上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也在思考社会问题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表达,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观点。
叔宝全无心肝。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全无心肝,欲篡汉室。”
《后汉书·袁绍传》:“绍全无心肝,不知天命。”
《汉书·王莽传》:“莽自谓全无心肝,可以欺天。”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怒,曰:‘吾全无心肝,岂畏死乎?’”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无信,全无心肝。”
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在亡国后被俘到长安,隋文帝对他比较优待,不在他面前演奏吴地的乐曲,以防止他听到后引发亡国之痛。不料,后来看守陈后主的官员报告隋文帝说,陈后主想得到一个官号,隋文帝便说:“叔宝全无心肝。”
观其孜孜憨笑,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