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4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21:48
成语“全民皆兵”字面意思是“全体公民都成为士兵”。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国家面临危机或战争时,所有人民都应参与保卫国家,强调全民皆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国防。
“全民皆兵”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强调在战时动员全体公民。历史上,**曾经历多次外敌入侵,普通百姓被动员起来,成为抵御敌人的力量。在现代,这一成语常常与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相关联,强调每个公民都应增强国防意识。
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广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全民皆兵”在**的文化背景中强调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反映了历史上对国家安全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战争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面临网络安全和公共卫生危机时,强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重要性。
该成语往往会引发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团结意识,让人联想到共同抵抗外敌的决心和勇气。在表达时,使用这一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激励听众的共鸣。
在一次社区活动中,我们组织了一场关于国家安全的讲座。我引用了“全民皆兵”来强调每个人都应当为国家的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
在一个小故事中,可以这样写: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街坊邻里齐心协力,人人都成为了守护家园的英雄。全民皆兵的信念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抵御风雨的强大力量。”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于“全民皆兵”的理念可以用“every citizen is a soldier”来表达,强调公民的责任。然而,具体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经验会导致在表达方式和情感上的差异。
通过对“全民皆兵”的学,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现代社会中公民责任的强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和使用场景,可以使我们的表达更加丰富,更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我知道这种勾当已发展到五花八门、全民皆兵的程度。
《清史稿·兵志一》:“古者全民皆兵,耕战相资,故能强盛。”
《明史·兵志二》:“古者全民皆兵,耕战相资,故能强盛。”
《宋史·兵志一》:“古者全民皆兵,有事则聚,无事则散。”
《旧唐书·食货志上》:“古者井田之制,全民皆兵,耕战相资。”
《汉书·食货志下》:“天下既定,则全民皆兵,无事则耕,有事则战。”
目前~是不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