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0:0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01:20
“举世皆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用以形容某件事情或某种情况非常广泛地为人所知,普遍认同。它强调了某种事实的显而易见性和普遍性。
“举世皆知”源自《礼记·大学》中,原文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后演变为更为简洁的表达,强调某种知识或事实的普遍性。该成语在历史上被广泛引用,通常用于强调某个观点或事实的确凿性。
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均可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成语常常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哲学意义。“举世皆知”不仅仅用来描述事实的普遍性,也反映了人对知识传播和社会认同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某些**和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因此“举世皆知”的情况更加常见。
“举世皆知”让我联想到知识的力量和传播的广泛性。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真理和事实的追求,带来一种共鸣感和归属感。使用这个成语时,可以传达出对某个事物的高度认同和普遍认可的情感。
在一次学校的演讲比赛中,我提到“举世皆知”的环保问题,强调了大家对环境保护的共识和责任感。这一表达让我的观点更加有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使用“举世皆知”:
星辰闪烁夜空明,
举世皆知爱与情。
万物生灵共此时,
心手相连愿长青。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类共同情感的呼唤,强调了爱和情感的普遍性。
在英语中,可以用“known to all”或“common knowledg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某事的普遍性,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使用频率和语境可能有所差异。
通过对“举世皆知”的学,我深刻认识到语言的力量以及成语在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能传达信息,还能引发情感共鸣,增强表达的感染力。这在我的语言学和日常交流中,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后汉书·班超传》:“举世皆知其功。”
《汉书·王莽传》:“举世皆知其篡位。”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举世皆知其不义。”
《资治通鉴·汉纪》:“举世皆知其贤。”
《史记·项羽本纪》:“举世皆知项羽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