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4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01:05
“举世混浊”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全世界都变得混乱不清”。它主要用来形容社会、环境或人们的道德状况非常糟糕,整个世界都处于一种混乱、浑浊的状态。这个成语常常表达一种对当前局势的不满与失望。
“举世混浊”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理解为对古代文人所描述的社会现象的反映。在古代,文人常常以“浑浊”来形容道德败坏、风气不正的社会现象,表达他们的忧虑和不满。因此,这个成语可以看作是对历史上类似状况的一种总结与警示。
该成语通常用于以下几种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和谐,而“举世混浊”则反映了对这理想状态的失落感。在现代社会,尽管科技发达,但人们依然面临许多道德和伦理问题,因此这个成语在现代依旧具有实际的适用性,特别是在讨论社会问题时。
“举世混浊”带给我一种强烈的无奈感和焦虑,仿佛看到了一幅生动的社会悲剧图景。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更加关注社会现象,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
在我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一些社会不公的现象,比如环境污染、道德沦丧等,这让我想到了“举世混浊”。我曾在一次志愿活动中,参与清理社区环境,努力为改善这个“混浊”的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某个宁静的夜晚,星星璀璨,月光如水,然而心中却是“举世混浊”的无奈,社会的阴霾如同乌云般笼罩,唯愿用这微弱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
在英语中,可以用“the world is in chaos”或“the world is in turmoil”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也传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但可能缺乏“混浊”这一特定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举世混浊”的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其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现状的描述,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思考的引导。它提醒我们关注社会,努力寻求改善,同时也在语言学*中增加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世混浊而不分兮。
《文选·刘琨〈答卢谌诗〉》:“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后汉书·党锢传序》:“举世混浊,忠良见疑。”
《汉书·王莽传上》:“举世混浊,清者为圣。”
《楚辞·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清士乃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