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1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16:25
“泾清渭浊”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泾河的水清澈,渭河的水浑浊。它通常用来比喻事物的分明与混乱,或指是非曲直的清楚区别。这个成语强调了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够清晰辨别出真相与谬误、好与坏。
“泾清渭浊”源于《后汉书·王允传》。其中提到王允在处理政务时善于分辨清浊,形象地用泾河和渭河的水质来比喻。泾河和渭河是**著名的河流,泾河水清而清澈,渭河水浑而浑浊,因此以此作为比喻,形象生动,容易理解。
该成语在多种场景中都可以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清与浊、有与无的对立是常见的主题。泾清渭浊不仅反映了自然现象,也隐含了对道德、伦理的深刻思考。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真伪显得尤为重要。
“泾清渭浊”常带给人一种清晰、理智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理智与清明的重要性,激励人们追求真相,勇敢地面对现实。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遇到一个朋友在工作中被误解,我通过和他深入的交流,帮助他澄清事实,最终让大家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泾清渭浊”的重要性,尤其在团队合作中,清晰的沟通能避免许多误会。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泾清渭浊”:
山河清明映日辉,
泾清渭浊各自归。
欲辨真伪需明察,
心中自有明月飞。
在英语中,可以用“clear as day”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意为“明显如白昼”。然而,中文的“泾清渭浊”更强调自然界的对比,包含了更丰富的文化意涵。
通过对“泾清渭浊”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更是文化的传承和道德的指引。它提醒我们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清晰的思维和判断能力。这样的理解对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
言泾水以有渭水清,故见泾水浊。
《文选·左思·吴都赋》:“泾清渭浊,湜湜其沚。”
《汉书·沟洫志》:“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渭水多力,宜其浊也。”
《史记·河渠书》:“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渭水多力,宜其浊也。”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诗经·小雅·白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泾涨渭涸,则‘~’;泾涸渭涨,则‘泾清渭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