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3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45:16
成语“居穷守约”的字面意思是“身处困境却能坚守约定”。其中,“居穷”指的是处于困境或贫困的状态,而“守约”则表示遵守诺言或契约。整体含义强调在逆境中坚持信守承诺的品德。
“居穷守约”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原文是“居穷守约,虽穷而不失其所。”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生活拮据的情况下,仍然要守住自己的承诺,体现了儒家道德观念中的诚信与坚韧。
“居穷守约”可以在多种场景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诚信是重要的道德标准之一。“居穷守约”体现了对承诺的重视,尤其是在商业和人际交往中,对信守承诺的强调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面对当今社会的快速变化,这一成语提醒人们在追求利益时不应忘记自己的责任与信义。
“居穷守约”给人一种坚定、执着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守信念的人物,如历史上的忠臣烈士或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中也显得尤为珍贵,激励我们在困难面前不轻言放弃。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参与了一个公益活动,虽然条件艰苦,但我和我的团队都坚持完成了对活动的承诺。那时我深刻体会到了“居穷守约”的重要性,正是这种信守承诺的精神,让我们得以在艰难的环境中继续前行。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居穷守约”:
风雨交加夜漫漫,
身处困境志不寒。
居穷守约心如磐,
誓言如山永不改。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Keep your word”,也强调遵守承诺的重要性。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对诚信的重视是普遍的价值观。
通过对“居穷守约”的深入学,使我认识到在生活中坚守承诺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一种道德责任,也是建立信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在语言学与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情感与态度,增强表达的深度与感染力。
居穷守约,亦时有感激怨怼奇怪之辞。
《宋史·隐逸传上·陈抟》:“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自言尝遇孙君仿、麞皮处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语抟曰:‘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抟往栖焉。因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周世宗好黄白术,有以抟名闻者,显德三年,命华州送至阙下,留止禁中月余,从容问其术,抟对曰:‘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政治为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乎?’世宗不之责,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既知其无他术,放还所止,召见不拜。其后,他传说抟居穷守约,以修炼为事,年百余岁而卒。”
《晋书·隐逸传·陶潜》:“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后汉书·王符传》:“王符隐居著书,居穷守约,不交当世。”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放,居穷守约,行吟泽畔。”
《论语·卫灵公》:“居穷守约,不以富贵易其志。”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