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6:11:12
成语“箪瓢屡空”字面意思是用箪(竹器)和瓢(盛水的器具)来形容人生活的简单和清贫。它的基本含义则指生活贫困,常常缺乏食物,反映了人们在艰苦环境中仍然保持的淡泊心态。
此成语出自《庄子·外物》,文中提到“箪瓢屡空,食无肉,居无室”,描述了一种简单且清贫的生活状态。庄子通过这一描写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无欲无求,强调了精神生活的丰富。
“箪瓢屡空”可以用于多种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追求简朴、清贫的生活往往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在道家文化中尤为突出。现代社会中,虽然物质生活普遍提高,但“箪瓢屡空”的理念仍然吸引一些人追求简约生活,从而反映出对物质与精神关系的思考。
“箪瓢屡空”给人一种宁静、淡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方式。它让我意识到,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丰富同样重要。
在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经济压力,那段时间我体会到了“箪瓢屡空”的真实含义。虽然生活清贫,但我依然通过阅读、写作和与朋友的交流找到了快乐。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箪瓢屡空心自闲,
清风明月共此间。
浮云游子何所向,
一壶浊酒慰平安。
这首小诗描绘了在清贫中寻找内心平静的情景。
在西方,有类似的表达如“living simply”或“minimalism”,强调简朴生活的重要性和美德。在不同文化中,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通过对成语“箪瓢屡空”的学*,我体会到生活中的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之道。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生活压力时,能够更好地调整心态,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宋史·隐逸传上·陶潜》:“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其自序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南史·隐逸传上·陶潜》:“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其自序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晋书·陶潜传》:“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其自序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后汉书·列女传》:“家贫,箪瓢屡空,晏如也。”
争奈此人~,若待媒证求亲,俺父亲决然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