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3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44:43
成语“居停主人”字面意思是“居住停留的地方是主人的”,基本含义是指“归属感”或“安定的生活环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回到自己熟悉和安全的地方,或强调某个地方是某人的家。
“居停主人”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可能与某些古代文献或诗词有关,具体的典故和出处并不广为人知。其字面构成可以看作是强调“主人”在“居住”和“停留”过程中的重要性,可能反映古代对家和归属的重视。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在**文化中,家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与个人的身份和归属感密切相关。成语“居停主人”反映了这一文化观念,强调了家庭和家乡在个体生活中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口流动加剧,许多人在追求事业的同时,也在寻找一个能称之为“家”的地方。
“居停主人”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温暖和安全感,联想到自己的家乡和家庭。它让我思考个人的归属感以及在外漂泊时的孤独。
在生活中,我常常用“居停主人”来形容我回到家乡的感觉。当我在外地工作时,每当回到家,我都能感受到那种归属的安心。
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我写下了这样一段: “秋风萧瑟,叶落纷飞,心中思念如潮。每当我回到那扇熟悉的窗前,便感受到一种居停主人,仿佛所有的疲惫在这一刻都被抚平。”
在英语中,类似于“居停主人”的表达可能是“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强调的是心灵的归属和家的重要性。不同文化中对家的理解虽有所不同,但归属感的需求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居停主人”的学,我意识到语言和成语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在我的语言学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能帮助我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交流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帝意欲谪(寇)准江淮间,谓退,除道州司马。同列不敢言,独王曾以帝语质之。谓顾曰:‘居停主人勿复言。’盖指曾以第舍假准也。
《清史稿·张廷玉传》:“廷玉字衡臣,江南桐城人。父英,康熙中以进士授编修。廷玉少有文名,康熙末,入直南书房。雍正初,迁礼部尚书。廷玉居停主人,以勤慎称。”
《明史·杨士奇传》:“士奇字士奇,泰和人。父溥,洪武中以明经举,授翰林编修。士奇少孤,力学,有文名。成祖即位,擢翰林侍讲。士奇居停主人,以文学显。”
《宋史·赵普传》:“普字则平,幽州蓟人。父弘殷,后唐庄宗时为飞捷指挥使。普少习吏事,有才略,太祖用为谋主。普居停主人,多所建白。”
《旧唐书·李勉传》:“勉字玄卿,陇西成纪人。父择言,累赠太子太师。勉少好学,通经术,尤精《春秋》。以门荫入仕,累迁检校工部尚书。勉居停主人,以清俭知名。”
《南史·张充传》:“充字延符,吴郡人。父绪,齐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充少好学,有美名,与从兄稷并有时誉。充仕梁,累迁尚书左仆射。充居停主人,甚有威望。”
已求此公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