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0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45:46
“屈尊就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降低自己的身份,与卑微的人交往或合作”。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放下身段,愿意与地位较低、条件较差的人接触、交流或合作。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谦逊和宽容的态度。
“屈尊就卑”最早见于《左传》。该成语的历史背景与**古代的礼仪文化密切相关。在古代,身份地位极为重要,尊卑有序。然而,成语的使用往往表明一个人不拘泥于自己的身份,而是以谦卑的态度与他人交往,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君子和而不同”的精神。
“屈尊就卑”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
同义成语:屈身下士、恭敬有礼
反义成语:高高在上、目中无人
在**传统文化中,尊卑有序是社会的基本原则。然而,在现代社会,尤其在团队工作和合作中,屈尊就卑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它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包容,有助于促进沟通与理解。
“屈尊就卑”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向上的,它让我联想到谦逊和宽容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能够放下身段与他人合作,是一种智慧和勇气的体现,值得我们学*。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曾经历过一个项目需要跨部门合作。尽管我是项目负责人,但我主动与各个部门的同事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屈尊就卑,最终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完成。
在一个诗歌中,可以这样表达: “高峰不畏低谷,屈尊就卑皆可行。 携手共进千里路,心怀宽容自成风。”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lower oneself”或“humble oneself”。这些表达同样意味着放下身段,与他人平等交流,强调了谦逊的重要性。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形式不同,但谦逊的价值观是普遍认可的。
通过对“屈尊就卑”的学,我认识到在与他人交往时,谦逊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种态度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
三献之介,君专席而酢焉,此降尊以就卑也。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屈尊就卑,以事孙权。”
《后汉书·袁绍传》:“绍屈尊就卑,以事曹操。”
《汉书·王莽传上》:“莽屈尊就卑,以事太后。”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屈尊就卑,与虞卿为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屈尊就卑,以礼诸侯。”
一身周旋四后,夜以继日,挨次烝淫,妇人家水性杨花,乐得~,共图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