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1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00:12
“主守自盗”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自己守护的东西被自己盗走了”,引申义是指自己本应保护的事物反而被自己破坏或夺取,通常用来形容一种自相矛盾或自我损害的行为。
“主守自盗”这个成语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理解为对一种普遍现象的描述: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反而可能会损害自己应有的权益。这个成语可以与许多历史故事和典故相联系,尤其是在有关权力、欲望和自我毁灭的故事中,如古代的权臣因贪婪而失去权力的情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自我损害的现象常常被视为一种道德缺失。这种成语反映了对个人行为的警示,强调诚信与自律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现象依然存在,尤其在职场竞争中,过度追求个人利益可能导致整体利益受损。
“主守自盗”让我联想到许多悲剧性的故事,比如古代英雄因私欲而失去荣耀的情节。这种成语带有警示的意味,让人深思自我行为的后果,激发出对自我反省的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过一位朋友因过度追求金钱而忽视了与家人的关系,最终失去了家庭的支持与温暖。通过这个例子,我深刻体会到“主守自盗”的道理,提醒自己在追求事业的同时,不要忽视身边重要的人和事。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使用“主守自盗”:
金樽醉影映月明,
千金散尽何所求。
若问利名何所惧,
自守自盗成尘埃。
这首诗表达了追求名利的虚无和自我毁灭的主题。
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可以用“cutting off one's nose to spite one's fac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自我损害的愚蠢行为。不同文化中对自我损害的反思都揭示了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通过对“主守自盗”的深入分析,我意识到这一成语不仅在语言学*中丰富了我的表达,也在思维上促使我更加关注自我行为的后果。这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现代人需要警惕的生活哲理。
即今律所谓主守自盗者也。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二》:“主守自盗,国之大蠹。”
《后汉书·杨震传》:“主守自盗,非所以示天下也。”
《汉书·食货志下》:“主守自盗,罪不容诛。”
《史记·平准书》:“主守自盗,法所不赦。”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主守自盗,国之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