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2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30:46
成语“奇形怪状”是由“奇形”和“怪状”两个词组成。字面意思是形状奇特、怪异,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的外形或状态非常不寻常、不符合常规。基本含义上,它指代那些形态各异、不可思议的事物,常带有一定的惊讶或诧异的语气。
“奇形怪状”并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其构成的词汇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使用。成语的形成可能与古人对自然界奇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有关,体现了古人对奇异事物的好奇心和探求精神。
在文学作品中,成语“奇形怪状”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观、艺术品或人物外貌等。例如,描述一件雕塑的独特形态,或者形容一处风景的奇特地貌。在日常对话中,我们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特别的事物,比如“这家店里的装饰真是奇形怪状,吸引了很多顾客。”在演讲中提到某个创新产品的独特设计时,也可使用此成语来强调其与众不同。
在**文化中,奇特的事物常常被视为不可思议的象征,反映出人们对自然和艺术的欣赏与探索精神。现代社会中,奇形怪状的设计元素在时尚、建筑和艺术中愈发流行,反映出个性化和创新的潮流。
“奇形怪状”常带给人惊奇、好奇的情感反应,激发探索未知的兴趣。在表达时,它可以传达一种轻松幽默的语气,或者一种对新事物的赞叹。
在一次旅行中,我参观了一个艺术博物馆,展品中的一些雕塑真是奇形怪状,令我印象深刻。我用“奇形怪状”来描述这些艺术品,朋友们都很认同我的感受。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使用“奇形怪状”:
夜幕降临星光闪,奇形怪状月下寒。
梦游幻境无尽头,似有奇趣伴我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odd shapes”或“strange forms”,它们在使用上与“奇形怪状”相似,常用于描述不寻常的物体或现象。然而,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其使用的频率和语境有所差异。
通过对“奇形怪状”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形态的描述,更反映了人们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和欣赏。它在语言学中帮助我丰富了表达方式,增强了我对形态多样性的理解。
《红楼梦》第十七回:“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纡。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
《西游记》第二回:“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
《聊斋志异·卷十一·齐天大圣》:“殿上列数十筵,铺张炫目,西壁悬葫芦一枚,大如栲栳,中以朱提为心,光彩夺目,异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于是乎离宫别馆,弥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阁,华榱璧珰,辇道纚属,步櫩周流,长途中宿。夷嵕筑堂,累台增成,岩窔洞房,頫杳眇而无见,仰攀橑而扪天,奔星更于闺闼,宛虹扦于楯轩,青龙蚴蟉于东箱,象舆婉僤于西清,灵圄燕于闲馆,偓佺之伦,暴于南荣,醴泉涌于清室,通川过于中庭,盘石振崖,嶔岩倚倾,嵯峨磼礏,刻削峥嵘,玫瑰碧琳,珊瑚丛生,琘玉旁唐,玢豳文鳞,赤瑕驳荦,杂臿其间,垂绥琬琰,和氏出焉。”
《庄子·逍遥游》:“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食稻粱。”
铁索千寻取得来,~谁能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