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5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33:05
“奋笔疾书”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用力地挥动笔,快速地写字。其基本含义是形容写作非常迅速且投入,常常用于形容作家、学者等在创作时的专注与高效。
“奋笔疾书”的来源并不明确,但它的组成部分“奋笔”和“疾书”都是常见的文学用语。“奋”有振奋、用力的意思,“疾”表示快速、迅速。因此,这个成语能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写作时那种全神贯注、快速流畅的状态。与其类似的表述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尤其在描绘文人写作状态时。
“奋笔疾书”可用于多种语境: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书写是知识传播的重要方式,文人墨客通常被期望具备高超的写作能力。因此,“奋笔疾书”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写作状态,也体现了社会对知识与创作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旧适用,尤其在强调效率和创造力的当下,表达了人们对快速产出成果的期待。
“奋笔疾书”让我联想到创作时的激情与专注。每当我看到这个成语时,都会想起自己在紧急写作时的状态,那种快速流动的思维和字句的畅快感。它不仅激励我努力工作,也让我体会到创作的乐趣。
在我大学时期,曾经为了完成一篇重要的论文,几乎整整一个晚上奋笔疾书。那种专注于写作的状态让我感到充实而兴奋,最终的结果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这让我明白了“奋笔疾书”不仅是一种写作状态,更是一种对学习与创作的热爱。
在沉寂的夜晚,月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作家坐在灯下,奋笔疾书,字里行间流淌着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只有他与纸间的默契对话。
在英语中,有类似表达“write with great speed”或“penning swiftly”,但这些表达往往缺乏“奋笔疾书”所承载的那种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不同文化对写作的重视程度和描述方式也各有不同,反映出各自对创作的理解和态度。
通过对“奋笔疾书”的学习,我更加理解了写作的艺术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激励我在学习和创作中保持专注与高效。它提醒我,无论面对何种任务,都应该全力以赴,投入自己的热情。
或隐匿未彰,而奋笔疾书;或一语之乖谬,或一行之谄曲,虽其人之骨已朽,必绳以《春秋》之法,读之使人汗出。
《清史稿·郑板桥传》:“板桥奋笔疾书,书毕,人皆叹服。”
《明史·徐渭传》:“渭奋笔疾书,书成,人皆称之。”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奋笔疾书,书毕,掷笔于地。”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奋笔疾书,书成,观者如堵。”
《后汉书·班超传》:“超奋笔疾书,以示其志。”
世贞昼夜伏案,~,日书一回,不得片刻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