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8:3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30:26
“奄奄待毙”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奄奄一息,等待死亡”。它形容生命垂危,濒临死亡的状态,通常用来形容人或动物在极度虚弱和无助的情况下,等待最终的结束。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尤其是在古典文学中,常常用来描述战斗受伤者或被困于绝境中的人。在《庄子》中有提到类似的意境,表达了生与死之间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接受。这个成语传达了人们对生命脆弱的深刻认识。
“奄奄待毙”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描绘角色的绝望和痛苦。它也可以出现在日常对话中,形容某种情况的无望,比如说:“这家公司已经奄奄待毙,随时可能倒闭。”此外,在演讲或写作中,讲述某个重要的历史**或人物时,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强调悲惨的结局。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奄奄待毙”在**传统文化中,常常被用来反映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死亡的敬畏。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对生命的理解更加科学,但这个成语依然能引发人们对生命脆弱和无常的深思,尤其是在面对重大疾病或灾难时。
这个成语通常带有悲伤和无奈的情感色彩,令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在思考这个成语时,可能会引发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状态的反思,也会让人对生命的珍贵有更深的理解。
在我的生活中,曾目睹一位亲人在重病中奄奄待毙的情景,那种无助和绝望的感觉至今难以忘怀。这个成语让我在描述类似情景时,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出那种深重的悲哀和无奈。
在夜深人静的时刻,月光透过窗帘洒在病床上,那位老人奄奄待毙,仿佛在与时间进行最后的抗争。他的目光中透出一丝不甘,似乎在诉说着未尽的心愿。
在英语中,可以用“on one's last leg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意思是“快要死了”或“快要垮掉了”。然而,中文成语“奄奄待毙”更加生动形象,蕴含了更深的文化背景和情感。
通过对“奄奄待毙”的学,我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更加深入。它不仅是一个描述生死的词汇,更是对生命脆弱和无常的深刻反思。在语言学中,理解成语的内涵和背景,有助于提高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也能在交流中带来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惠王亲往问疾,见痤病势已重,奄奄一息。
放大镜下,那微小的痛苦异常的人儿,停止了抽搐和扭动,倦卧在纸上,~地喘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