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47:53
“气息奄奄”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气息微弱,快要断绝”。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动物因病重、受伤或其他原因而奄奄一息,生命垂危的状态。引申义上,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衰败或濒临灭绝的状态。
“气息奄奄”最早见于《礼记·曲礼》。此书中提到“奄奄一息”,意思是气息微弱,形容人快要死去的状态。这个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人对生命脆弱性的认识以及对生死的深刻思考。
“气息奄奄”可以在多种场合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和反义成语的细微差别在于,“气息奄奄”侧重于生命的脆弱,而“生龙活虎”则强调生机勃勃的状态。
在**文化中,生命和死亡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成语“气息奄奄”反映了人们对生命脆弱的深刻理解和对死亡的敬畏。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讨论环境保护、社会问题等方面,强调事物的脆弱性和需要保护的紧迫性。
“气息奄奄”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惋惜和无奈,联想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这种感觉可能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珍惜当下的意识。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看到一只受伤的**,奄奄一息地在地上挣扎。这让我想到了生命的脆弱,也促使我尽力去帮助它。这个经历使我深感“气息奄奄”这个成语的真实和深刻。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写: 在那片荒凉的沙漠中,古老的神庙静静地矗立着,然而它的气息奄奄,似乎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凋零。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on the brink of death”,意指即将死亡。然而,不同文化对生命和死亡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汉语中的“气息奄奄”更加直接地反映了对生命脆弱的敏感和敬畏。
通过对“气息奄奄”的学,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也提醒我们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成语能够使我们的表达更加生动和富有情感。
晋武帝统一全国后,推行“以孝治天下”,提倡孝敬父母,尊重老人。他想启用西蜀尚书郎李密,就下诏书任命李密为郎中。李密不愿出来做官,就写《陈情表》上书晋武帝,说祖母已经气息奄奄,两人形影相吊、相依为命,待伺候祖母后再出来做官
到了次日早晨,慧娘已是~,十分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