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1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47:50
成语“气急败坏”由四个字组成:“气急”表示心情焦急、愤怒;“败坏”则指遭到损害或变坏。整体上,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因心情焦急而显得无计可施,常用于形容人在遇到困境时情绪失控,手忙脚乱的状态。引申义为极度愤怒或焦虑,常常表现出不理智和失去控制的行为。
“气急败坏”的确切来源尚无明确文献记载,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汉文的用法,类似的表述常见于古代诗文中,描述人在极度愤怒或焦虑时的状态。早期的文人雅士可能在作品中使用该成语的相关意象来描绘人物的内心冲突和挣扎。
“气急败坏”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情绪表达往往与个人的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有关。“气急败坏”这类成语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突发时的脆弱和人性的一面。在现代社会中,尽管人们对情绪管理的意识逐渐增强,但该成语依然适用于描述在压力下的非理性反应。
“气急败坏”常给人一种低落、无助的感觉,容易引发共鸣。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保持冷静,面对困难时不应轻易失去理智。这个成语的使用往往让人联想到人性的脆弱和情绪的波动。
在一次工作中,我遇到突发技术故障,团队成员纷纷表现出气急败坏的状态,此时我试图保持冷静,协调大家的情绪,最终有效地解决了问题。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风急云卷夜未央,
心头一团乱如麻。
气急败坏无处寻,
唯有静心度时光。
在英语中,可以用“flustered”或“in a tizzy”来表达类似的情绪状态,虽然语境和文化背景有所不同,但都涉及到人在紧张情况下的慌乱状态。
通过对“气急败坏”的全面分析,可以看出它不仅反映了个人情绪的激烈波动,也揭示了在困境中理智和情绪的碰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更好地传达情感与态度。
水军头领棹船接济军马,陆续过渡,只见一个人气急败坏跑将来。
《老残游记》第十四回:“老残气急败坏,直奔衙门而去。”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气急败坏,拔剑而起。”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匡超人气急败坏,连忙跑回家中。”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宋江气急败坏,大叫道:‘快与我拿下!’”
《红楼梦》第九十八回:“宝玉听了,气急败坏,直跳起来。”
那时~的样子,实是不堪入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