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7:2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41:14
成语“号寒啼饥”字面意思是“因寒冷而号哭,因饥饿而啼叫”。它通常用来形容生活困苦、饥寒交迫的情景,表达一种悲惨的生存状态。
“号寒啼饥”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对贫苦生活的同情与描绘。虽然具体的出处不详,但类似的意象在古代诗文中屡见不鲜,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底层人民的艰辛与无奈,常常用以抒发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和对苦难生命的同情。
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广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号寒啼饥”在特定文化背景中,反映了对弱势群体生活状态的关注。在**传统文化中,历代文人多以诗歌描绘社会现实,表达对底层民众的同情,从而形成一种社会责任感。现代社会中,虽然经济条件有了改善,但仍然有一些人群生活艰难,这一成语在某种程度上依然适用,提醒人们关注社会问题。
这个成语常常带给人一种沉重的情感反应,令人联想到那些生活在困境中的人。它促使我思考社会中的不公,以及我们每个人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在生活中,我曾经参加过一次慈善活动,帮助那些生活困苦的家庭。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号寒啼饥”所传达的那种无奈与悲苦,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生活。
在一次写作练*中,我尝试将“号寒啼饥”融入到故事中: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街头的流浪汉们蜷缩在墙角,偶尔传来几声低沉的啼哭,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无助与绝望。他们的生活就如同那成语“号寒啼饥”般悲惨,让人心痛不已。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也存在。例如,在英语中有“starving in the streets”这样的短语,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同样传达了贫困与饥饿的概念。这表明不同文化对贫困现象的关注与表达都有其共通之处。
通过对“号寒啼饥”的学*,我深刻理解了它在语言中的重要性,既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现实的呼唤。这个成语激励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心社会问题,并在表达时更具同情心与责任感。
唐·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哭寒,年丰而凄啼饥。
天涯百指携空囊,~日相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