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1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40:26
成语“号啕痛哭”字面意思是“放声大哭,痛苦流涕”,用来形容悲伤至极、痛哭流涕的状态。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哭泣的声势和情感的强烈,通常用于描述因遭遇重大打击、失去亲人或遭遇困境而引发的强烈悲痛。
“号啕”一词源于古汉语,意指大声哭泣;“痛哭”则指因悲伤而痛苦地哭泣。该成语的具体历史背景并不明确,但在古代文献中常常可以见到对哭泣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对情感表达的重视。
“号啕痛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来描绘人物的悲伤情感,也可在日常对话中使用,表达对某种悲惨**的哀痛。在演讲中,使用此成语能够增强情感的表达,使听众更容易感同身受。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哭泣被视为一种情感的自然表达,尤其是在遭遇悲痛时。传统上,丧葬仪式中常常伴随着哭泣,显示对逝者的哀悼。在现代社会中,尽管情感表达方式有所改变,但“号啕痛哭”依然能够传达出深切的悲痛。
“号啕痛哭”这一成语让我联想到失去亲人的痛苦经历,带有一种强烈的共鸣感。它能够深刻地反映出人们在面对重大损失时的无助和绝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亲人的离世,那时我也曾“号啕痛哭”。这种情感的宣泄让我感到释然,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月光透过窗棂,照在他悲伤的脸庞上。他号啕痛哭,仿佛是将所有的悲伤都倾诉给这无尽的夜空。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ry one’s heart out”,也同样指的是痛苦地哭泣。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悲伤的情感表达在各个文化中都有共鸣,显示出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通过对“号啕痛哭”的分析,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一成语的情感深度和文化背景。它不仅是语言学的一部分,更是理解人类情感的一种方式。在表达悲伤时,恰当使用此成语能够增强情感的传达效果,帮助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更为精准。
却说那和尚把袈裟骗到手,拿在后房灯下,对袈裟号啕痛哭。
《资治通鉴·汉纪》:“操闻之,号啕痛哭,三军皆泣。”
《后汉书·袁绍传》:“绍闻之,号啕痛哭,士卒皆泣。”
《汉书·王莽传》:“莽闻之,号啕痛哭,群臣皆泣。”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闻之,号啕痛哭,三军皆泣。”
《左传·宣公十五年》:“号啕而哭,声震天地。”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2回:“张奇妻子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