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0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47:55
“亲痛仇快”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亲人受痛苦,仇敌却感到快乐”。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亲人遭遇困境或痛苦时,仇敌却心生快意,形容一种复杂的情感状况,常用于描述人际关系中的阴暗面。
“亲痛仇快”源于《左传》,其中讲述了春秋时期的历史**。当时,某个国家的统治者在亲属遭遇困境时,敌对势力却因而感到高兴。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人对人际关系和情感的深刻观察,强调了友谊和敌对关系的复杂性。
该成语常见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和演讲中。例如,在描述家庭内部矛盾时,可以用来强调外部敌对势力趁机落井下石的情形。在政治、商业等领域,也可以用来形容竞争对手在对方遭遇困难时的幸灾乐祸。
在**的传统文化中,亲情和友情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价值观,而“亲痛仇快”则揭示了人性中阴暗的一面,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情感依然存在,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朋友、家人和敌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更加显著。
这个成语让人感到一种复杂的情感反应,既有对亲情的同情,也有对敌人幸灾乐祸的无奈。它引发对人性阴暗面和社会竞争的思考,提醒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也要关注他人。
在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次职场竞争,与我关系密切的同事在被调离时,周围的一些竞争者却表现出明显的兴奋。这个场景让我深刻体会到“亲痛仇快”的含义。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亲痛仇快空余恨,
人心惟危难自知。
彼时笑语何曾见,
唯有泪水伴孤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gloat over someone’s misfortune”,意指对他人的不幸感到幸灾乐祸。虽然两者在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相似的情感。
通过对“亲痛仇快”的学*,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使我在思考人际关系时更加全面和深刻。
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东汉初期,渔阳太守彭宠因帮助刘秀平定王郎之乱而没有被封官,心中不平。幽州牧朱浮前去渔阳征钱粮,彭宠不给,并出兵攻打朱浮。朱浮写信给他不要干出让亲人痛苦仇人快乐的事情。彭宠自称燕王,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现在许多人的文章上常常有一句话,说是“无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