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1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40:22
“号咷大哭”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放声大哭”,形容哭得非常伤心或痛苦。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悲痛欲绝的情绪状态,强调哭泣的声音大且悲伤。
“号咷”一词最早见于《庄子》,有引申为大声哭泣的意思。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人们因失去亲人或经历重大变故而情绪激动、痛哭流涕的场景。成语“号咷大哭”从字义延伸而来,反映了古人对情感表达的重视。
“号咷大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描绘人物因悲痛而失控的情景。在日常对话中,它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因为某种事情而非常伤心,例如失去亲人、遭遇重大挫折等。在演讲中,有时会用这个成语来强调某种悲惨**带来的痛苦感受。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表达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面对悲痛时,号咷大哭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也是对逝者的悼念和对不幸的反应。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可能会用更隐晦的方式来表达悲伤,但“号咷大哭”仍然有其适用性,尤其是在面临悲剧或重大损失时。
“号咷大哭”带给人一种深切的悲伤感,让人联想到失去、痛苦和无助。这种情感反应能引发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也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人和事。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历过亲友的离世,那种痛苦的感觉让我想到了“号咷大哭”。在葬礼上,我看到许多人痛哭流涕,情绪无法自控,正是这个成语最真实的写照。
在一首描写失去的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月光如水泻,孤影伴我行,
思念如潮涌,号咷大哭声。
往昔如烟逝,情深难再觅,
愿此生长伴,唯有泪痕留。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crying one’s heart out”,也传达了强烈的悲痛感。在不同文化中,悲伤的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但情感的深度与痛苦的体验是相似的。
通过对“号咷大哭”的学,我意识到这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对人类情感的深刻反映。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帮助我理解悲痛的复杂性及其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这种情感的表达是连接人与人之间共鸣的重要桥梁。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帝闻之,号咷大哭。”
《后汉书·袁绍传》:“绍闻之,号咷大哭。”
《汉书·王莽传下》:“莽闻之,号咷大哭。”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闻之,号咷而出。”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号咷。”
不能思想,只是号咷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