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7:36:45
“自顾不暇”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自己都顾不上,何况别的”。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忙得不可开交,连自己都顾不上,无法照顾他人或处理其他事务。基本含义强调了个人在面临压力或繁忙时的无暇顾及他人的状态。
“自顾不暇”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原文为“而自顾不暇”。这里的“自顾”指的是照料自己的事务,“不暇”则表示没有时间。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个人忙碌状态的观察,强调了在紧急情况下个体的无奈和无力。
“自顾不暇”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自顾不暇”在当代社会中尤其适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常常忙于工作和生活,难以抽出时间关注周围的人和事。这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压力与人际关系的疏离,也促使人们反思如何在忙碌中找到平衡。
这个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压力和孤独。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可能忽视了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导致情感上的疏离。它提醒我们在忙碌之余,仍需关注身边的人。
我曾经在工作中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自顾不暇”,那段时间我忙于项目进展,几乎没有时间与朋友联络。后来我意识到,虽然工作重要,但人际关系同样不可忽视,于是我努力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试图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描述角色的状态:“她在忙碌的工作中如同一只无头苍蝇,自顾不暇,连窗外的阳光都无法照进她的心房。”这样的表达不仅传达了角色的忙碌状态,也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too busy to care”,意指忙碌到无暇顾及他人。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所传达的情感和状态却是相似的,反映了现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忙碌和压力。
“自顾不暇”不仅是一个描述忙碌状态的成语,更是一种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习与理解,我意识到在生活与工作中,保持与他人的联系和关心是多么重要。在语言学习中,掌握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精准地表达个人的情感和状态,也让我们的交流更加丰富。
今虽略有生机,但自顾不暇,何能另有安顿哥哥之处。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时,弟子冉求从鲁国回来,说鲁国宗庙失火之事,孔子说一定烧了桓公、僖公的庙。冉求说夫子料事如神,季桓子刚死,季府乱成一片,自顾不暇,根本不会去救火
其以满洲为可倚赖乎?彼~,何有于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