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02:52
最后更新时间: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应发,使人应接不暇。
《聊斋志异·西湖主》:“生登岸,值诸王孙游瞩,强邀入;相与驰马,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陶庵梦忆·金山夜游》:“夜登金山,望扬州,灯火荧煌,如星河倒映,真所谓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者也。”
《东坡志林·记游》:“余尝夜起登金山,望扬州,见灯火荧煌,如星河倒映,真所谓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者也。”
《梦溪笔谈·人事一》:“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以至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既非挺出地上,则为深谷林莽所蔽,故古人未见,灵运所不至,理不足怪也。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这使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有“~”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