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1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30:42
“射像止啼”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射箭来杀死发出哭声的东西,意在通过某种手段制止哭泣。基本含义是指用一种强硬的手段或方法来解决问题,尤其是针对那些让人烦恼或痛苦的事情。
“射像止啼”出自《左传》,原文是“射之止啼”,形容用弓箭射杀鸟类以制止它们的啼叫。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人们在面对烦恼时的直接和果断的态度,表现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个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在古代社会,面对问题常常需要迅速而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射像止啼”反映了人们对问题的直接态度。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更倾向于综合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但这一成语仍提醒我们在某些情况下,迅速的行动是必要的。
该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紧迫感和果断的决策。在使用时,可能联想到那些需要快速解决的麻烦,激发出一种急迫的情绪。
在我生活中曾遇到过一个项目进展缓慢的情况,我在团队讨论中提出了“射像止啼”的方法,迅速调整了团队的工作计划,最终让项目如期完成。
在一首诗中,或许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烦恼如雨,连绵不绝,
箭矢在手,决断果决。
射像止啼,心中无愧,
风雨过后,彩虹重现。
在英语中,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如“shooting the messenger”,意思是对传达坏消息的人采取极端措施,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反映了对处理问题的直接态度。
通过对“射像止啼”的学习,我意识到果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汉书·酷吏传·郅都》:“匈奴至为偶人象都(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其见惮如此。此为射像事。”《新唐书·郝玼传》:“虏大畏,道其名,以怖啼。”此为止啼事。后遂合用以为典实。
明·汤显祖《紫箫记·边思》:“二位将军有~之勇,有薄糜餐革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