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3:1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19:26
成语“月落乌啼”字面意思是“月亮落下,乌鸦在啼叫”。基本含义多指夜晚的景象,常用来描绘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它往往带有一种哀伤的情感色彩,常与思乡、怀旧等主题相联系。
“月落乌啼”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诗中描写了月光洒落,乌鸦啼叫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一成语因此而得名,反映出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情感状态。
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非常广泛:
“月落乌啼”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反映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情感的表达。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文学创作中,能够有效传达情感和意境。
该成语常给人一种孤独、悲伤的感觉,联想到失去、思念与时间的流逝。它引发的情感反应使人更容易共鸣,尤其是在经历人生低谷或思乡时。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每当我在外地工作,夜深人静时就会想起“月落乌啼”的情景,感受到对家乡的思念与对过去的懷念。有时在写作时,我也会用这个成语来表达类似的情感。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将“月落乌啼”融入:
月落乌啼声声急,
孤舟夜影随波起。
泪湿青衫思故里,
月明点滴愁肠里。
通过这样的创作,展现了成语的灵活性与表现力。
在英语中,与“月落乌啼”相近的表达可能是“the dark night”或“lonely night”,但缺乏那种特定的文化和情感背景。不同文化中对夜晚的描绘和情感表达往往受到其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月落乌啼”的学,我加深了对成语的理解,也认识到了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表达,更是承载着丰富情感和文化内涵的载体,有助于提升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清·黄宗羲《吴节母墓志铭》:“~,书声出牖。孤子当门,老姑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