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0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02:33
“举止娴雅”是一个形容人的行为举止优雅、文雅、得体的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的动作和姿态都显得很有修养和气质,给人一种高贵、优雅的感觉。
成语“举止娴雅”并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或著名出处,但它的构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对“举止”和“娴雅”两词的使用。“举止”指的是一个人的动作和行为方式,而“娴雅”则是形容人优雅、文雅的气质。这种表达可以在古典文学中找到类似的描述,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礼仪和修养的重视。
该成语常见于文学作品、社交场合、演讲中,尤其是在描述女性时,常用来赞美她们的优雅气质。在日常对话中,提及某人的举止娴雅,可以用来表示对其礼仪和气质的赞赏。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举止和礼仪被视为个人修养的重要方面。强调“举止娴雅”的人通常被认为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地位。在现代社会,虽然对优雅的追求依然存在,但其标准可能更加多元化,涵盖了不同的个性和风格。
这个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优雅的女性,尤其是在一些正式场合表现出的从容不迫和得体。当我想到“举止娴雅”,会想起一些古典文学中的女主角,她们通常拥有这样的气质,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加过一次婚礼,看到新娘的举止娴雅,优雅的动作和微笑让整个婚礼增添了不少色彩。这让我意识到,一个人的气质和举止能够极大地影响周围的氛围。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月下独行影娉婷,
举止娴雅似兰英。
风轻拂面笑嫣然,
人间繁华皆映衬。
在英语中,“graceful demeanor”或“elegant behavior”可以传达类似的意思。相较于中文,英语的表达可能更侧重于外在的优雅,而中文则更强调内在的修养和气质。
通过对“举止娴雅”的学,我更加理解了优雅在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一种文化底蕴的传承。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会努力去追求和传达这种优雅的气质。
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帝曰:‘后母仪天下,非臣下所敢拟,然其举止娴雅,亦足以为天下法矣。’”
《清史稿·后妃传·孝贤纯皇后》:“后性恭俭,举止娴雅,动有法度。”
《聊斋志异·连琐》:“见一女子,年可十七八,举止娴雅,容貌娟秀。”
《儒林外史》第三回:“那女子举止娴雅,言语清丽。”
《红楼梦》第五回:“宝钗举止娴雅,容貌丰美。”
所以窦氏不仅容貌出众,而且~,温柔大方,美而不媚。